水文文化

激活“第一资源” 点燃最强动力——长江科学院人才事业助推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3-06-19 16:37来源:长江水利网

荆江分洪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数字孪生江垭皂市和数字孪生澧水(试点)建设……一次次造福国计民生的光荣使命背后,是一大批治水治江人才的砥砺前行,也是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科院”)70余年的奋斗足迹。在科研攻关的实验室、在海拔五千米的各拉丹冬、在智慧水利的“主战场”,处处都有长科院人克难攻坚、追逐梦想的身影。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治江事业的新形势、新要求,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意义更为重大,对治江科技人才也更加渴求。长科院始终坚守治水治江科技支撑的初心使命,全力引才、精心育才、大胆用才,不断完善人才机制和培育体系,为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厚植科研沃土、打造广阔舞台、畅通成长通道,让人才“慧”聚于此,以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方阵,托举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伟业。

顶层谋篇重人才

体制畅、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必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促进人才成长。”长江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卢金友指出了长江科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必须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为治水治江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长科院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为人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021年12月,在认真总结“十三五”成效与不足的基础上,滚动修编完成《长江科学院人才队伍建设 “十四五”专项规划》,从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谋篇布局,创新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激励和使用机制等多个方面,绘就了一张全新的人才队伍建设蓝图。

蓝图已成,谋定后动。2022年,为壮大各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培养成效,长科院正式印发《长江科学院“十四五”科技人才分类培养实施方案》,并开展了首批卓越人才、领军人才、核心人才、托举人才的选拔工作,遴选出3名卓越人才、5名领军人才、6名核心人才和49名托举人才;

印发《长江科学院“十四五”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动长江院科研人才“走出去”,致力于建成一支具有全球视野和全球影响力的水利科技人才队伍,2023年已遴选出首批19名国际化人才(其中5名国际领军人才,14名国际青年科技人才)和6个国际联合研究团队;

制定《长江科学院青年职工导师制实施细则》,构建“传帮带”培养体制,加速青年职工成长成才;

制定《长江科学院领导干部联系青年人才工作实施方案》,密切领导干部与青年人才的联系,进一步营造关心关爱青年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一系列人才培养配套制度紧锣密鼓地出台,无不反映出长科院对引才、育才、用才的重视。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当前,科技创新被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位置,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四个长江”建设和“科技立委”战略深入实施。“成功激发人才‘第一资源’动能,才能形成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卢金友院长表示,“长科院将全面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助推科技人才规模化成长,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减”并举促英才

减负赋能,是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潜力的有效途径。合理运用政策“加减法”,畅通青年人才的成长通道,才能促使更多青年科研人员“轻装远行”。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过程,要把人才培养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工程。”“到2035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

为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长科院制定了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减法”,放宽限制,破除人才成长“天花板”;做“加法”,完善机制,建立人才发展“大舞台”。

在人才选拔上做“减法”,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积极树立品德、能力、业绩和贡献的人才选拔导向;

在人才管理上做“减法”,为“千里马”松绑,杜绝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论资排辈、“官本位”倾向,让青年人才在干事创业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人才培养的“繁文缛节”上做“减法”,为科研项目配备科研助理,减轻科研人员“杂事琐事”缠身的困扰;

在人才评价体系上做“减法”,简化流程,分类培养,分化晋升路径,完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应用研究型和生产经营场型人才实行分类评价,发挥人才评价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指挥棒作用。

加大“传帮带”力度,为青年科技人才配备导师助力成长成才;

加大重点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卓越人才制定实施“一人一策”的培养方案;

加大资金资助力度,组建院级创新团队,给予每个团队300—500万元的资助,同时赋予团队负责人更大的技术路线和资源调配的自主权;

加大对潜心开展原始创新和治江科技攻关青年人才的资助,资助一批青年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基础前沿探索研究;

加大激励力度,建立岗位绩效动态调整激励机制,提升人才薪酬待遇。对取得高质量成果的人才进行奖励;对获批基础和公益研究项目给予配套经费支持等政策,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加大人才锻炼强度,优先支持青年人才“当主角”,推荐核心人才、托举人才担当治水治江重要科研项目负责人,让青年人才在重要岗位上得到锻炼;

加大学术交流为科技工作者开阔视野打造更好的平台,积极鼓励和支持为青年人才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访学深造,不间断地“请进来”“走出去”。

在长科院,人才如粒粒种子在这片精心培育过的科研土壤里生根发芽,成长为广袤的沃野。正因为有领导专家“传帮带”作为“牵引力”,有长科院良好科技平台条件作为“推动力”,有系统的人才培养举措保驾护航,一大批有志青年才能够潜心研究、厚积薄发,去解决一个个科学问题、破解一个个技术难题。

“加减”并举,为人才搭就一线舞台,全力打造的“人才高地”,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着力培养出一批致力于解决长江重大问题的“长江科学家”,长科院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勾勒人才发展的宏图。

厚植沃土育优才

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发展事业,首先要有发展机会,要让人才用尽所长、用当其位、用当其时。长科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让青年科技人才扛重担、挑大梁,让青年智慧滴水成河,推动水利事业扬帆起航。

“多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27项,3项技术装备入选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目录,入选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荣获长江委第一届‘青年科技英才’、长江委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这是80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长科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总工程师汤显强的履历。

进入长科院的10余年,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耕河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密切关注流域开发背景下水、沙、污染物、生态等多要素的演变,科研成果获得行业内高度认可。

“科技创新离不开集体与平台。”汤显强谈到平台对于人才的滋养,“我们要从项目申报、成果提炼、学术交流等方面为青年科技人员提供更多锻炼成长的机会,增加科研人员创新的‘底气’。”

2019年,汤显强成为长科院首位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此后,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周银军、胡英国接连成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队伍中的一员。这些荣誉与成绩背后是长科院坚持为人才建平台、宽渠道、优环境、注活力的建设宗旨。

2010年加入长科院河流所以来,周银军克服了野外调查的艰苦、学科交叉的艰深,通过持续攻关,解决了青藏高原等资料贫乏地区的泥沙长时间序列重构的难题。并先后获得水利部先进工作者、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表彰。2022年,周银军入选长科院“领军人才”名单。

同样入选首批长科院“领军人才”名单的,还有被大家称为“工地科学家”的胡英国。2015年进入长科院后,他长期深入重大水利工程一线,先后承担了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以及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爆破技术问题的研究工作,相关成果获得了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特等奖等1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多年来,长科院源源不断地为水利高质量发展输入强大的长江科学的智慧动能。翻开长江科学院的人才版图,亦是一张水利事业未来的“发展版图”“崛起版图”。

长科院现有各类专业人才800余人,博硕士学历人数占比约74%。现有国家级、省部级专家1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3人、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3人、水利领军人才1人、水利部水利青年科技英才1人、水利部创新团队负责人1人、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3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3人、武汉英才(优秀青年人才)8人……一支规模宏大、素质精良、梯级合理的人才队伍在此集结,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景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素质专业化青年人才结出累累硕果,离不开个人坚定的内生动力,也得益于长科院提供的优质外部环境,为参天大树的成长,厚植了一片机会的“沃土”。

2021年,长科院对《创新团队建设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修订,人才规模化成长平台日趋完善,创新团队数量也从2012年遴选出的5支首批院级创新团队逐步扩大至第四批,涵盖20支创新团队及培育团队的人才队伍。创新团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资助力度也在同步加大,其中院级创新团队投入资金累计超2000万元。

创新迸发,智慧涌流,长科院创新团队建设成效凸显。2021年,姚仕明负责的长江中下游河湖保护与治理研究水利人才创新团队入选水利部人才创新团队;2023年,林莉团队首次获批长江委科技人才创新团队。

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正在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新征程上,长科院人才队伍正以“第一资源”之势,迸发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治江事业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奋力撰写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长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