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文化

邢台往事 ——“一个老头、一头牛”引发的水文故事

发表时间:2024-11-04 11:37来源:河北水文



在华夏大地的辽阔画卷中,有一座具有3500余年建城史的城市——邢台。这里,山川秀美,河流纵横,自古便有“环邢皆泉”的美誉。


邢台与水有关的记载、历史传说众多,以其独特的韵味,诉说着与水的深厚渊源。


早年坊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个老头、一头牛、三个女人、一座楼”来概括邢台。我们今天讲述的邢台水文的故事,就要从这“一个老头、一头牛”说起。


悠悠古韵,一头牛与百泉的和谐交响


图片

卧牛石雕

一头牛,便是卧牛。


邢台史称“卧牛城”,关于卧牛城的传说坊间版本众多,几个主要版本都提到,古邢台地区水草丰盛,泉水众多,同时水患灾害频繁,卧牛是来镇水的。古邢台城的建造是按照卧牛的形象来建造的,邢台有众多与牛有关的地名,将这些地名连起来,就是一幅身长4.5千米,体宽1.5千米,头南尾北的卧牛图。


牛头部是南头村,牛角部是东牛角、西牛角,城内原有的四个蓄水坑被称作“牛蹄坑”(牛市水坑、羊市水坑、马市水坑、靛市水坑),牛胃部是一大一小相连的两个水泊(韩家坑、王冒坑),肠道脉络是城内的两条主街“南长(肠)街,北长(肠)街”,城内的主要排水河道被称作“牛尾河”,另外还有“肚巷”、“栓牛橛”、“牛眼井”等众多与牛有关的地名。这些地名沿用至今,已融入邢台人的生活。


卧牛城的建造不仅布局合理,还兼具重要的防汛抗旱功能。邢台古城区比周围高出2-8米,整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汛期古城区的雨水多汇入地势较低的牛尾河和城区内四散分布的大水坑。


邢台古城地下石灰岩广布,地下裂隙多,溶洞多,加之邢台大断层对接,阻挡了地下水东流通道,经过长期变迁后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这些大坑自动发挥了蓄水池和渗水漏斗的功能,不仅有效抵御了洪涝灾害,还为地下泉水补给提供了重要的水源,这些都为开展邢台地区地质水文研究,助力百泉复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图片

明万历《顺德府志》上的邢台河流泉水图

图片

邢台百泉泉域图


自2006年以来,邢台水文中心连续开展百泉生态系统修复与研究工作,2013年出版《邢台百泉生态系统恢复研究与探索》,开创了对百泉泉域生态恢复、水环境评价、水土保持治理等系统研究的先河。


图片

  《邢台百泉生态系统恢复研究与探索》图书


精心谋划、精准发力。主动为百泉综合治理与修复提供水文数据和技术支持。在狗头泉设置自动水位计监测狗头泉水位、巡测泉流量,积极参与邢台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为邢台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科学调配提供水文技术支撑,为“太行泉城 美丽邢台”建设注入水文力量。

图片

图片

邢南水文勘测队生态补水监测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与省地质九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双方各自技术优势,在百泉综合治理与修复、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生态修复等领域开展合作,协同提升服务支撑能力,打造“水文+地质”工作体系,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图片

邢台水文中心与地质九队开展交流合作


传承创新,郭守敬与防汛智慧的璀璨交汇


一个老头,便是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河北省邢台县人。元代杰出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大地测绘和天文仪表制造专家。16岁时拜刘秉忠为师,与张文谦、张易、王恂在邢州(今邢台)西紫金山同窗共学,史称紫金山五杰。21岁(1251年)时,开始治理邢州达活泉诸水。


在修复邢州城北被淤塞的河道和石桥(其一为豫让桥,传为豫让三伏赵襄子处)期间,他深入现场“审视地形”“分画渠道”“立准计工”,用四百多民工,四十天时间,终于“使三水”(城北三条河)各有归宿,农民得灌溉之利,行人“无褰裳濡足之患”,这段逸事被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在《邢州新石桥记》详细记载。


邢州积累的丰富的治水经验,为郭守敬后来的“水利六事”、“西夏治水”、“京杭大运河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郭守敬雕像和纪念馆坐落在邢台市达活泉公园内。河北省邢台水文勘测研究中心、邢台市水务局、邢台市气象局均坐落在达活泉南门正对的郭守敬路上,这是对先贤的一种致敬,也是对新时代治水人的一种激励。

图片

达活泉公园内的郭守敬雕像


邢台,地处太行山南段东麓,是暴雨高发区,近年来相继发生“96·8”“16·7”“23·7”等多次暴雨洪水。邢台水文中心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全力以赴做好水文测报工作。


水文职工不惧风雨,始终战斗在最艰苦、最危险的测洪前线,昼夜施测、精准报送;他们不分昼夜,全天候紧盯各监测点传回的数据,科学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充分发挥在支撑科学决策、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准确及时地提供实时水文信息,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

图片

图片

2021年7月暴雨洪水期间施测流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海河“23·7”流域性大洪水期间水文测报组图


邢台水文中心大力推进水毁修复重建和水文测报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改建多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巡测基地,更新配备各种先进监测仪器等设施设备,完善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全方位提升水文监测能力,为水文更好地服务地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新建监测站点(大石头庄)


传承古城记忆,感受水文魅力


邢台水文中心深入挖掘水文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利用测站资源,建成河北省首家水文科普教育基地——邢台水文柳林研学科普基地。肩担科普责任,普及水文知识。邢台水文中心通过开展科普进校园、社会实践等活动,向公众普及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公众对水文工作的认知和关注度。

图片

图片

开展科普活动


立足新起点,担当新使命。未来邢台水文中心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努力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发扬“求实、团结、进取、奉献”的水文精神,齐心协力、勇毅前行,为守护美丽邢台的天蓝、地绿、水清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