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文化

初恋黄河

发表时间:2023-08-11 15:19作者:赵兆来源:黄河水文网

忙碌紧张的工作中,我从校对的《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3-2020年)修编综合说明(黄委部分)》上抬起头来,望见窗外树叶纷纷飘落,中原已进入深秋,遥远的北方应该已经是冰天雪地的冬季了。我的思绪渐渐回到了两年前,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在巴彦高勒水文站实习锻炼那个冬天我在水文测站初次见识到冬日黄河的壮阔和美丽,记忆中美好的时光是那样地令人怀念……

2015年12月份的一个清晨,天气正晴,冬日朦胧的阳光慵懒地洒满了整个巴彦高勒水文站,此时的朝阳仿佛还未睡醒,而站上的同事们却已整装待发了。收拾测流工具时,同事们一边忙碌,一边交谈,不经意间听站上的老师傅说“现在河面封冻平稳,正是冰面测流的好日子…… ”此时忽然传来了王站长的声音:“你们两个女生想不想体验一下打冰?

听闻这句话,原本平静的血液瞬间沸腾了起来。要知道我们女生平时负责在办公室记录内业数据,还从未有过下河测流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尤其是对于从小生长在中原的我,很少见到封冻的河面,更别提在冰面行走了。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带着对冬日里母亲河的期盼,我们立刻行动起来,麻利地换上防滑军靴,穿好保暖手套,戴上“雷锋帽”,系紧救生衣,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生怕收拾慢了被落下。一切准备就绪,同事们带着电铃盒、流速仪、对讲机,怀揣着秒表,个个精神抖擞,站长一声令下,一群人便浩浩荡荡向着母亲河出发了。

站在室外零下20多度的寒风中,眼前的母亲河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那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此时的黄河犹如一条静止的哈达,姿态是如此优雅和圣洁,足以让任何人在第一眼爱上她;河上的冰面如同大自然鬼斧神工打造出的宝石,阳光洒在上面,折射出绚丽的色彩,如梦如幻,引人无限遐想,我不禁自言自语道:原来冬日的黄河是这样美丽。

一阵寒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同事打趣地说,是不是没办公室暖和?来!运动起来就不冷了。说完大家便很快投入了工作。由于上游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在冬天照常运行,巴彦测流断面每年都不会完全封冻,放眼望去,左岸还留有宽约百米的清沟;右岸则是厚厚的冰层,听同行的前辈说,冰下的水并非静止不动,相反却水流湍急,人一旦坠入冰窟窿,便会被冰冷刺骨的河水夹杂着碎冰顺水冲向下游,生还的可能微乎其微。听闻这些,心头一颤,对水文人的敬意油然而生,在祖国偏远的北方有着这样一群人,默默地守卫着养育我们的母亲河,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紧张的测流工作刚开始,由于左岸的清沟需要使用吊箱施测,侯师傅,一位从业多年的老前辈,熟练地从水文站院内登上吊箱,而王站长和李站长则带着我们先从下游踩着冰面走上河道。封河时冰凌在水的膨胀作用下冲上岸,沿着河岸形成一段小陡坡。看着师傅们轻轻松松走下河道,我却一瞬间不免有些退缩,即便穿着防滑鞋仍然下意识感到惶恐不安,踩着岸边冰面上露出的草丛,借助摩擦力小心翼翼向河面迈进。谁知左脚刚踏上河道,冰面就以脚下为中心辐射着碎裂开来,发出轻微的咔嚓声,令我一瞬间胆战心惊。再抬头看,李站长已经走到几米开外的地方,笑着喊:“跟着我踩过的地方走!没有事。”我们只得迈着小碎步一点点挪动,向着第一个冰窟窿前进。

自进入封冻期以来,数次测流在冰面留下的孔洞和堆冰,沿着标志牌垂线等距一字排开,赫赫在目。但是由于气温极低,每次施测结束后它又会再次封冻结实,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原来位置的冰孔重新凿开。站上的男孩子们挥舞着凿冰器具——冰钏,向直径半米的冰孔重重击打下去,沿着它的轮廓敲击一周后,冰块下陷,水涌上来后再使用铁锹刨冰就轻松了。不过这项体力活看似简单,不出一会儿居然让人在呼啸的寒风中汗流浃背。我拿起沉重的冰钏尝试了几下,很有分量,想举起都十分困难。试着凿了几下冰面,却纹丝不动,看来我还需要更多的锻炼。

水文站上的看门狗小白一路追随我们欢快地跑上河,撒着欢兴奋地左闻右嗅,仿佛整个河面都是它的天下。而测流工作还在紧张地进行着,侯师傅将冰花尺和量冰尺探入水下,使测尺的下部读数为零处紧贴冰底,为我们示范读取冰花厚、冰厚、水浸冰厚,同时通过对讲机报给岸上办公室的内业记录人员。负责内业的同事通过计算水深等数据快速判断此测流垂线应使用一点法、两点法还是三点法测速,不过往往还没等对讲机那边反应过来,经验丰富的两位站长已经把流速仪的入水深度通通心算完成,令我们几位新人大开眼界、钦佩之至,不禁为前辈们精湛的业务水平点赞。脚下的冰层封冻异常结实,厚重坚硬犹如磐石,踩踏掷地有声,时不时隐约瞟见河鱼在冰层下的水流中惬意地游动。提着铅鱼垂直悬吊放入冰面下,拿着秒表专心致志边计时边数电铃盒的信号声,沿着500多米宽的河道逐渐前行,每次刚忙完一条垂线,前方眼疾手快的赵师兄已经提前找准位置将下处测点凿开。极低温下手机几乎已经停止运行,看时间也变得困难,可是身上却因为劳作而变得热乎不已。当我们终于施测完右岸的最后一条垂线,带上撒欢的小白开始返程时,两、三个小时已然悄悄溜走。抬头望向远方的三盛公拦河闸,冰面映射着冬日的阳光熠熠生辉、格外耀眼,几百米开外一马平川、一览无余,带着完成工作后的喜悦心情,越发觉得这美景雄伟壮阔。

那天我看到了母亲河不为人知的一面,静若处子,但从未放弃奔流如海的决心,让我愈发地爱上了她。冰面测流是我们水文人的特技,封冻期流量施测与计算是每位水文勘测工所必须掌握的关键业务技能。在黄河几字弯的最北端,我们肩负着母亲河封冻、开河、凌汛期间繁重的测报任务,年复一年,任劳任怨。师傅们娴熟的技能令我们每一位新入职的员工肃然起敬,正是无数前辈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于创新,才铸就了今天的水文测报事业,一步步推动着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放飞的思绪缓缓飘回了眼前。作为新时期的水文接班人,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水文数据的来之不易,今年汛期的一号洪水抢测就是最鲜活的实例关系到科研攻关、国计民生的大量江河湖海一手资料,就是这样通过一代代水文人勤恳的劳动,在与洪水冰雪的搏斗中换来的,浸透了汗水,浸染着一颗颗赤子之心。为使一线职工摆脱费时费力的测验方式,提高水文测验现代化水平,规计处超前谋划,通过“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3-2020年)修编(黄委部分)”等项目,加强水文测验设施的建设,努力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随着自动测量技术及冰期测流系统、微波流速仪等先进设备先后投入测站比测与运用,让更多测站告别落后的测验手段,造福着基层水文职工。黄河水文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传承和发扬,但未来,我们更应该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如何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加真实精确地反映河流水文规律,让我们所热爱的母亲河更好地为国民谋福祉,是我们每一位水文人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