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暴雨洪水特性

发表时间:2023-02-28 10:02来源:黄委

黄河中游河道长占全河总长的22.1%,但流域面积却占流域总面积的45.7%,汇入支流众多,面积增长率为285平方公里每公里,是全河平均值的2.07倍。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暴雨区和黄河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区。

黄河中游地区暴雨的天气成因,从环流形势来说,盛夏多为经向型或纬向型环流;从天气系统来说,地面多为冷锋,高空多为切变线、西风槽、低涡、三合点和台风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多由切变线配合低涡或台风形成。暴雨一般发生在610月,大暴雨多发生在78两月,其中泾、渭河流域和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多发生在7月,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多发生在8月。暴雨特性与上游地区不同,暴雨强度大、历时短,雨区面积一般较上游小。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一次暴雨历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50毫米以上的日暴雨面积常达12万平方公里,最大可达67万平方公里。如197781日,在陕西、内蒙古交界的乌审旗附近发生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木多才当9小时降雨1400毫米(调查值),暴雨强度超过世界记录,其50毫米雨区范围为2.4万平方公里。

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暴雨频繁,强度亦较大,点暴雨量每日可达300500毫米,降雨历时一般为23天,最长可达510天,暴雨面积一般为23万平方公里,最大可达4万平方公里。如19827月底至8月初的一场暴雨,历时5天,暴雨中心石碣镇站729日最大24小时雨量达734毫米,5天雨量200毫米以上的面积超过4.4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地区61%的面积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支流众多,河道比降陡,由暴雨形成的洪水特点是洪峰高、历时短、含沙量大。洪水发生时间基本上都集中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特别是8月上旬出现洪水的机会较多。

一次洪水历时,一般为25天,最长为310天,洪水过程线多为涨落迅猛的尖瘦型。中游干流各站较大洪水洪峰流量为1500020000立方米每秒。实测最大洪水,吴堡站为24000立方米每秒(1976年)、龙门站为21000立方米每秒(1967年)、三门峡站为22000立方米每秒(1933年)。龙门站的洪水主要来自吴堡以上,洪峰平均占62.8%,洪量平均占80%84%。三门峡站的洪水主要来自龙门以上,洪峰平均占74.2%,洪量平均占75%77%

龙门至潼关河段长128公里,河道宽达319公里,滞洪削峰作用显著,对来自龙门以上的洪峰,一般可削减20%30%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低,在大强度暴雨的冲击下,产生强烈的土壤侵蚀,致使中游地区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中的89%来自中游地区,其中90%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次高含沙量洪水。如19338月陕县站12天洪水的输沙量约占全年沙量的50%。实测洪水最大含沙量,龙门站为933公斤每立方米,三门峡站为911公斤每立方米。

文章分类: 水文科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