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文化

九月,奏响在渭河上下的华彩乐章

发表时间:2022-10-19 11:39作者:杜彩玲来源:黄委

——三门峡测区2011年渭河秋汛洪水测报纪实

杜彩玲


在渭河中下游地区,处暑节气一过,正午的天气虽依然炎热,但早晚已显出凉意,更何况一场秋雨一场寒。眼看就到了白露,秋意渐浓,蝉声远去,农人已在翘首收获的喜悦场景。这个夏天,流经关中地区的渭河流域虽偶有暴风骤雨,然范围有限,波澜不惊。黄河干流亦是风平浪静,鲜有躁动。枕戈待旦,习惯了睡觉也要睁只眼的黄河水文人,望着山间红叶隐现,瞅着岸边野菊乍黄,看着平静的河水从眼前缓缓流淌,不免心里也泛起了嘀咕:难道今年的汛期就这样平静的度过了吗?作为防汛侦察兵,嘀咕归嘀咕,可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睛却丝毫没有放松警惕!华西秋雨,渭河“03·8” 洪水、“05·10” 洪水时刻提醒着,这个秋天也许并不像表面那样的平静。

“华西秋雨”再度光临,这个秋天注定不寻常

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降雨时段一般出现在9、10两个月,在水文上则表现为显著的秋汛。陕西关中或者渭河中下游地区是其出现的主要区域之一。从9月初开始的半个月时间内,关中地区一直阴霾密布,秋雨连绵,少有晴日。气温也不断下降,夜晚的秋风更是带来阵阵寒意。农人们揪着的心始终不能放下,那即将成熟的庄稼能否在秋后颗粒归仓?时强时弱的雨声不断提醒渭河两岸的人们,汛情将至。据地处关中东部渭河下游的渭河华县水文站提供的资料,自9月4日至18日的半个月内,该站累计降雨时间为12天,降雨量达到230.7mm;位于其上游的临潼站降雨总量256.8mm,最大日降雨量53mm。从以上两站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渭河中下游地区的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是一次典型的“华西秋雨”过程。这一切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个秋天注定不寻常。

连续的强降雨,在渭河中下游先后形成了三次大的洪水过程,其中华县站于9月20日20时18分出现了5260m3/s的洪峰流量,是该站30年以来最大的洪水过程,并创历史第二高洪水位。

两次小考,沉着应对,初战告捷

从9月4日开始,关中地区的秋雨就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大部分雨量站的日雨量已超过50mm,更有少数站接近100mm。水情显示,9月6日,渭河中游魏家堡站首先出现1750m3/s的洪峰,9月7日6时42分,咸阳站出现2350m3/s的洪峰。面对此种情况,9月7日刚上班,三门峡水文局立即召开防汛会议,紧急会商渭河水情。在认真分析了天气形势和水情后,会议决定:一是水情中心要继续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加强值班,及时与测站沟通,对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滚动预报;二是技术科要做好对测站洪水测报过程的指导,保证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三是人劳科做好人员调配,库区勘测局预备队和调配的两名船工先期到达华县站支援测报,机关防汛预备队成员随时待命;四是计财科做好物资调配准备,服务中心安排好防汛车辆;五是做好此次洪水过程的宣传工作,水毁等要及时上报;六是机关部门全体人员进入临战状态,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做好此次洪水测报工作。会后,预备队员立即奔赴测站支援测报。洪水8日演进到华县后,洪峰流量2190m3/s,基本在主槽内通过。此次洪水过程,咸阳站共施测流量10次,拍发水情电报57份;华县站共施测流量11次,拍发水情电报100份,均圆满的控制了洪水过程。

9月11日,该局组织人员对咸阳、华县、潼关站此次洪水测报情况和安全生产进行检查,了解水毁和存在的问题。12日,检查组尚未离开咸阳站,渭河再次发难,形成又一次较大洪水过程。检查组现场办公,立即组织预备队员再次出征,赴咸阳站和华县站支援。根据华县站的请求,及时为其调拨了大功率手持探照灯和300m钢丝绳等物资。当天正是中秋佳节,万家团聚的日子,而我们的水文职工却坚守在防汛一线,为了人民的安宁祥和守护着大河。首次洪水过后来不及休息的水文职工,又一次投入到紧张的测报工作中。这次洪水与首场洪水相比,仿佛孪生兄弟一般,洪峰流量非常接近,只是传播时间较第一场洪水有所加快。

决战时刻,水文人,越是艰险越向前

仿佛是一次试探,抑或是一种提醒,第一场洪水有惊无险,第二场洪水顺利通过。两次小考,初战告捷。然而,经过连续作战,从测报人员那布满血丝的双眼可以看出,他们大多已呈现出过度疲劳的状态,急需休养调整。可是,老天诚心要与水文人作对似的,稍稍歇了歇脚,一场更大的降雨第三次光临关中地区,尤其在渭河下游,有少数站日降雨量更是超过100mm。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次洪水来势凶猛,真正的考验到了。

水情就是命令。18日,虽正值休息日,一大早,三门峡水文局紧急召开水情会商会,根据预估洪峰量级和本次洪水的特点及时修订了测报方案。在人员调配方面,除原定各站防汛预备队员外,又抽调了精兵强将予以补充。会议决定成立由局长王海明、总工屠新武和纪委书记丁宪宝带队,25名防汛预备队员组成的三支测洪支援队伍分赴华县、咸阳和潼关水文站指导支援测洪。和晓应副局长在局机关协调指导各站测报,负责情报预报,提供后勤保障和组织人员调配等。水情工作人员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进行滚动预报作业,通过手机短信向局防汛领导小组和测站有关人员发送最新的洪水情况和预估预报结果。通过对洪水演进变化的分析判断,指导测站合理布置测次。同时,备齐了足够的物资保证急需。

19日2时,咸阳站出现最大流量3610m3/s,相应水位386.56米,是2005年以来最大洪峰。

此次洪水测验,最大的难题就是咸阳湖行洪运用。因湖区长时间未行洪,测验特性、河道特性均无成熟资料,此次洪水过程是收集基本资料的绝佳机会,因此测报质量非常关键,但测报难度可想而知。同时,洪水峰顶时,正值降雨,而且风速很大,给微波测流仪比测试验的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

20日20时18分,华县站出现5260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这是1981年以来30年最大的一次洪水。

此次洪水,峰高、量大、水草多、漂浮物体积庞大。同时,测验河段涟子水来势凶猛,危险丛生。19日17时左右,由于测验河段严重漫滩,洪水冲毁了通往观测断面的道路。华县站积极寻找出路,摸索出一条穿梭于玉米地、利用冲锋舟架起通往观测断面的临时道路。20日中午14时左右,洪水继续上涨,观测房门前的道路成了河道,观测房瞬间变成了“孤岛”。测验人员穿着笨重的雨靴,趟着河水,艰难地来往于观测房与测船之间。21日中午,洪水慢慢退却,这条路又变成了稀糊糊的泥泞,一步一滑更不安全了。同时,由于雨水和洪水的浸泡,通往观测房的通讯线路和供电线路因支撑杆子倒塌而中断,使这座“孤岛”更是雪上加霜,给测验人员的测报、生活和后勤保障造成极大的困难。三张钢丝床,成了容纳16名测验人员测报间隙小憩的地方,更何况他们已连续测报近十余天了,疲劳和难受的滋味可想而知。同时,一天一夜的与外界隔离时间,他们只能用方便面充饥。

洪水涨势迅猛时,最困难和危险的莫过于左滩、右滩和主槽同时测验了,漫滩后的华县站测验断面一片汪洋,左滩一眼望不到边,右滩到处是被水淹了半截的玉米、树木。水深限制,只能用操舟机测验。主槽浪大流急,测验河段大约100米长距离均可见让人惊颤的涟子水,大船像漂浮的树叶摇晃在汹涌的浪尖,危险使人一直揪着心,提着劲,大气也不敢喘。不过,欣慰的是,此次测验采用了GPS定位,这不但让测验人员在汪洋中有了方向感,而且也增加了心里上的安全感。但最艰难的测验是在洪水开始逐渐退却归槽后的滩地测验,由于边滩水位降低,滩地裸露处淤泥较深,且时有深沟,需要测验人员涉水或推着操舟机测验。被水淹没的通往观测断面的原有道路在退水后,损毁严重。有的路段已形成数米深的水坑,有的路段淤积严重,泥泞不堪,冲锋舟已不能全程行驶。只能在积水较深的路段,通过冲锋舟进行摆渡,将人员和物资送到下一路段,卸下物资后,再由测验人员肩扛手提,踩着淤泥,深一脚,浅一脚的到达岸边,再次乘冲锋舟到达机船。但主槽因测验河段严重冲刷塌岸,大船不能靠岸,他们只能在大船上活动,唯一能休憩的温暖的“孤岛”也被隔离了。

21日17时12分,潼关站出现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洪峰流量5800m3/s,为2011年黄河中游一号洪峰。

因河床冲刷严重,主流变动频繁,如果不连续测验,报汛人员无法合理定线推流,这将给报汛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影响报讯质量。因此,测验频次高,是潼关站最大的特点。一次测验需2个多小时,洪水涨势迅速时,基本上是连续测验,测验人员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而且涟子水也不示弱,给测验造成一定的困难。

22日12时,三门峡水文站出现5960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为今年最大洪水过程。

按照测报任务书的要求,该站每2小时报汛一次,报汛任务较重。同时,通往测验断面靠近山体的道路因前期连续降雨常遭遇落石威胁,甚至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滑坡,给测验人员的出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尽管困难重重,但在三门峡水文局领导班子的正确指挥下,全体参战职工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齐心协力,勇渡难关,确保了测报过程的顺利完成。截至目前,本次洪水过程上述各站共测流51次,测取单沙76个,水情报汛690份,发布正式预报两期,完整地控制了洪水过程,取得了渭河秋汛洪水测报的最后胜利。

此次渭河秋汛洪水测报之所以顺利进行,与扎实的准备密不可分。汛前准备期间,三门峡水文局就加强了各站应急测报方案和超常规方案的编制,而且方案由测站、勘测局和局技术部门共同研究编制,使上下对方案都熟悉,掌握,并组织进行了多次实战演练,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尤其是华县站,在经历了“03·8”、“05·10”洪水之后,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这些都被纳入了该站的超常规测报方案中。咸阳站在汛前针对咸阳湖运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编制了应对方案,做到胸有成竹。

感动,不仅仅是水文人

连续三次的秋汛洪水,使水文人身体极度疲劳,几乎到了无法支撑的极限。但他们依旧坚持,依旧准时的测报,依旧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18日晚,咸阳站出现今年最大的洪水过程,咸阳湖行洪过流,屠新武总工与全体参战职工分布在测验断面上、下和南、北两岸,大雨中在自然河道和湖区同时抢测。此时的咸阳湖两岸,大雨夹杂着大风,看到的只是几束强光在河面上来回扫射,两个铅鱼在时而行走,时而停止,时而被淹没在水中,时而又被吊起。仔细寻找,便发现断面上下各有一人在风雨中伫立,他们在控制比降水位的变化过程,又冷又湿的雨,他们咬着牙坚持着。因咸阳湖受地方管理部门调节,测报过程难以控制,只好连续的测了又测,确保精度和质量,在风雨中整夜未眠。

18-20日,华县站院内一刻也未平静。这里成了渭河两岸人们关注的地方,站外的大堤上站满了看水的老百姓。“看来这场水要超过05年那场呢,估计能达到5000立方米每秒吧”,“你咋知道”,“你看水文站上的人多忙碌呢,水肯定小不了”,“是啊,水文站上的人不简单呢,要不是他们告诉我们水的大小,05年家里东西就全被水毁掉了”,“可不是嘛,咱可得支持人家的工作了”。上述几个老百姓的对话,听得人心里暖暖的,看来水文在渭河两岸地位很高了。随后的画面,再次证实了这种感觉。陕西省水利厅、省水文局、渭南三管局、华县防汛指挥部等先后带着慰问品到华县站看望慰问测报人员,并承诺,全力以赴支持华县站工作,有问题、有困难,只要是他们管辖的范围,一定积极解决。水文能有如今的地位,真的令人无限感动。

同时,从第一次洪水测报开始,连续的测验、艰苦的条件和不便的生活,也让我们有了无法忘记的感动。赵赛生副总工随王海明局长来到华县站后,协助王局长指导测报,内业与外业现场均能看到他的身影,直到洪水完全退后才离开。库区勘测局贺亚平局长从第一场洪水开始,就带领预备队员支援测报,一直坚守在测报一线,在测报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始终与测验人员在一起。马治全作为站长已好多天没能舒服的睡个觉,劳累让他没有力气多说话,只是不停地工作。张为民等好几名职工因劳累头晕,但仍带病坚持工作。连接站房与观测断面的临时水路,由高俊生负责交通运输,同时他也是右滩测验的主力,三天来,他忙完测验,又忙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一天来回往返十余次,一刻也不能休息,连续的工作让他累倒了。

同样是在华县站,该站无正式的炊事员,一直是雇佣临工,但因临工费问题不干了。测洪节骨眼上,怎么办呢?该站站长陈渭明家在本地,他的爱人王爱娟因工厂倒闭闲在家里,听说要涨水就来到站上,他的干妹妹得知情况也来了,两个妇女承担起了34名测报人员的一日三餐。听站上职工讲,王爱娟是只要知道涨水,就来帮忙了。“为什么乐意来帮忙呢?”、“渭明整天因工作回不了家,站就是家,已经没有小家的概念了,我在家呆着也是闲着,能帮多少帮多少吧”、“那你不埋怨他吗?能理解他吗?为啥还这样帮他?”、“我不埋怨,这是他的工作。但刚开始孩子不理解,说整天不回家,暑假出去玩也不能陪她,一度不理爸爸。03.8洪水过后,孩子就缓和了和爸爸的矛盾,完全理解并支持了。你们这种工作很辛苦,危险性也大,只要他干好工作,不出错,我就很欣慰了”。这段对话,让人瞬间感觉到了温暖,来自水文职工家属的温暖。她们的支持和理解就是让水文人最深切的感动。

各级的关怀与鼓励,是不懈的动力

自测区发生秋汛后,黄委、水文局始终高度重视和支持三门峡水文局的测报工作,特别是精神上的鼓励令三门峡测区全体职工倍感温暖。

第一次洪水过后, 水文局副局长谷源泽一行到咸阳水文站看望慰问奋战在测洪一线的职工。第二场洪水正值万家团聚的中秋佳节,三门峡水文局副局长和晓应、工会主席杨保松、技术科长郭相秦和库区勘测局局长贺亚平等到咸阳和华县站指导、指挥测洪,并对职工进行看望慰问,和测验人员一起完成了该次测洪任务。第三场洪水期间,水文局张红月副局长、谷源泽副局长一直关注、关心着三门峡测区的测报,分别打电话询问测报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水文局工会主席郝庆凡一行带着上级领导的深情厚意亲赴咸阳、华县和潼关站慰问,看望一线测报人员,并指导测洪。屠新武总工代表局党委到三门峡站慰问,指导测洪。

同时,各级领导多次通过电话对水文职工表示慰问。

暖暖的话语、暖暖的目光、暖暖的微笑,给了水文人暖暖的精神鼓励,给了水文人疲惫之下的最大安慰,作为水文人,工作性质注定了就是要乐于奉献,那么还有什么比温暖和鼓励更重要的呢?

洪水消退了,水文人悬着的心也稍微平静了,只愿他们能好好地放松一下,睡个踏实的安稳觉,保存充沛的体力和精力,继续履行自身职责,确保渭河岁岁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