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文化

老水文忆宝盖洞往事 |上下山敲锣赶狼豹 养猪鸡种菜谋自给

发表时间:2018-10-16 09:08作者:唐慧来源:湖南水文微信公众号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水文事业的发展,水文人进城了,水文设备也更加先进了,水文工作者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但对于上世纪50年代就参加工作的老一辈水文人邹联邦他们来说,“清风孤灯空对月,水沙相伴度光阴”才是他们水文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每当81岁的邹联邦回想起湖南浏阳偏远山区宝盖洞水文站工作和生活26年的场景,恍若昨日。因为水文站对他来说,不只是条件艰苦的工作场所,更是倾注了无数心血和热血青春的“家”。

邹联邦对局长郭世民.png

邹联邦向湖南省水文局局长郭世民讲述自己当年在宝盖洞的经历

吃得苦,霸得蛮

“锵锵锵”的铜锣声是上下山的护身符

邹联邦是湖南新化人,从小在梅山文化的熏陶下,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他1956年从湖南水利学校一毕业就被分配到湖南省水文总站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水文工作者。1958年12月,邹联邦从省水文总站测资料调到了宝盖洞径流试验站,先后在清水、龙门、坝下、炉前等流量点累计工作了26年,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水文事业。

年轻的邹联邦.png

年轻时的邹联邦(左一)

尽管当时宝盖洞的工作环境异常艰苦,但当时年轻的邹联邦乐观积极,恶劣的工作环境成为了他大展身手的舞台。

宝盖洞径流试验站设于1958年1月1日,该实验区属洞庭湖区、湘江水系浏渭河支流宝盖洞河,总面积为30.5平方公里,年降水量在1400至3500mm之间。由于河道浅,径流面积小,受山溪影响大,洪水频繁,威胁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宝盖洞这种小河的水势涨跌特别快,一遇到大暴雨天气的时候,10分钟左右就能形成一次洪峰。”邹联邦说,一进入汛期,水文站基本无休,需要时刻注意观测水位变化,一忙起来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宝盖洞的冬天很冷,凛冽的寒风挡不住水文工作者每天上山下山测量的脚步,雪地上深深浅浅的脚印谱写着水文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冬日赞歌。

上世纪50年代,宝盖洞山上森林覆盖茂密,空气清新,不少飞虫走兽在此栖居,不乏有像豺狼、豹子、野猪之类的凶猛野兽。宝盖洞径流试验站中的寒婆坳站点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上下山途中的安全成为了一大难题。后来有人急中生智想出了“敲锣镇山”的法子,上下山时左手拎着铜锣,右手握着锣锤,边走边敲,“锵锵锵”的声音,吓跑了潜伏在茂密山丛中的凶猛野兽,保护自己上下山一路平安。

自1958年来到宝盖洞径流试验站,邹联邦每天的工作就是上午8点开始准时测雨量、测水位、发电报和洪水预报。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暴雨时,更要加大测量频率,甚至整天守在监测断面。

落成纪念.png

宝盖洞径流站清水点河槽落成纪念

“上世纪的水文作业凶险程度,你们可能想都不敢想。”邹联邦回忆起过去的惊险工作经历。晚上出去测量,拎着昏暗的煤油灯,披着厚重的蓑衣在观测点蹲点或是在测量船上人工测量,准确记录当时的水文数据。水文工作,需一天24小时在岗,水文监测,更要准时准点准确。邹联邦曾有好几次在暴雨天气测速时差点掉入水中,幸好急中生智抓住坡上的石头才稳住身体,保住了仪器和宝贵的水文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5月曾有越南留学生来宝盖洞径流实验站参观进行水文研究成果学术交流。可惜的是,这些研究资料当时没有存档,现在已找不到了。

辛勤劳作,自给自足

环境优美的偏远山区成了长寿福地

回忆起在宝盖洞的物质生活,邹联邦只能用“半饱半饥、少油缺荤”来形容。由于当时粮食匮乏,虽然每月有政府发下来的工资,但对于5口之家来说,仍是捉襟见肘。吃饭根本无法讲究美味与营养,甚至连吃饱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每年最期待的就是过年,能吃到新鲜的猪肉和细嫩的豆腐。”邹联邦的女儿回忆道。家中孩子多,粮票紧张,定量供应,每顿能有一碗米饭三四勺青菜就是很幸福的事情,别奢望鸡鸭鱼肉这等美味佳肴。

那时买粮食要下山徒步40多公里去古港镇上的粮店,下山一次就得花费大半天时间。每个月去镇上买粮一次,带上干粮挑着空箩筐清早就得出发,偶尔给子女捎上一点新奇小零嘴,能让他们开心好几天。

上世纪60年代,宝盖洞山区还没有通电,煤油是稀罕物什,得省着点用,照明取暖主要依靠烧柴禾,上山砍柴几乎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宝盖洞地处丘陵地带,四面环山,森林覆盖密集。村民们深谙“斧斤以时入山林,柴木不可胜用”之道,进入夏季、秋季才开始上山砍柴,其他季节则收捡山上的枯枝朽木。村民们三三两两上山砍柴,或结伴而行,或全家出动,几个山头之间,树木葱郁,逢冬季晴朗天,宝盖洞周围山上传来“乒乒乓乓”的砍柴声和隐约的交谈声,互相之间却不见人影。砍柴绝非简单的粗蛮的体力活,它包含了很多技术问题,不同品种和年份的柴禾功用则不同,年份长的韧性好的可以做藤蔓蔬菜的搭架,密度大韧性好的碗口大小的桃木树干则可以用来做锄头把儿……上山砍好柴禾,单捆背着,双捆则用扁担挑着,沿着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迈着大步往前走。疲累时,则在树荫下纳凉歇脚,喝口水继续赶路。路边的野花竞相吐艳,这儿一簇,那儿一团,邹联邦却无心欣赏,只想着早点把砍来的柴禾囤好过一个暖冬。每到寒冬腊月,宝盖洞山区家家户户屋檐下排放着簇新的柴禾,预示着新年到来的“财源丰足”的好兆头。

邹联邦在老站房前.png

邹联邦在宝盖洞径流站老站房前留影

1961年,湖南省水文总站提出了“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口号,鼓励全省各水文测站种菜、种粮、养猪,开展生产自救,改善职工生活,并推广衡阳水文站小麦丰收等典型经验。

邹联邦一家人在站房周边开辟了一块小菜园,开始自种蔬菜,挖土除草,播种施肥。引水灌溉成了一大难题,宝盖洞山上除了几洼浅小的山泉并没有灌溉水源,只能去山下河流中挑水上山。“想想以前,我们(饮用灌溉)都要到山下去挑水,山路不好走,单边就要花上近1个小时,一路上要歇好几次,才能把水挑到山上,一天下来,肩膀疼得很。” 邹联邦回忆到。水桶打满,挑着回转上山。老手挑水走路不紧不慢、不急不躁,两只水桶随着扁担颤颤悠悠,水桶里的水偶有溢出但是极少。年轻的后生挑水走山路可就没有这般稳重了,本就挑着吃力,走起路来更难,越是吃力越没定力,心下越怕脚越没根,走起路来一步三摇,两只水桶左摇右晃,有的晃着晃着就连人带桶倒在了地上,水顷刻间就洒满了路面,只能无奈再返回河边重新打水。就这样,每天下山挑水,绑水桶的麻绳摩擦扁担发出来的“吱悠”声成了早上召唤孩子们独特的起床音乐。

尽管从小在农村长大,邹联邦仍热爱“游山玩水”,百玩不腻。20来岁的邹联邦正是青春热血时,与村民和同事三两结群,一口气跑到山顶,深吸一口气,大喊一声,山谷立刻传来回响,连绵不绝,别有一番滋味。宝盖洞山区河流清澈见底,鱼虾聚集,一骨碌潜入水底,洗澡游泳、捉鱼捕虾两不误,运气好的话,当晚餐桌上就会增添一道难得的荤菜。夏天的晚上,柔和的月光洒下来笼罩了整个山头,走在山间小路上,迎着清凉的山风,听着鸟鸣虫叫,惬意无比。

宝盖洞径流站老站房.png

宝盖洞径流站老站房

几十年的粗粮和素食,规律的作息和体力劳动,再加上心态的乐观平和,使得81岁高龄的邹联邦仍旧身体硬朗。“宝盖洞多年的辛勤劳作和当地清新自然的环境,让我和几位同事都健康长寿。” 据邹联邦老先生回忆,和他一批工作的同事,还有7位和他一样80多岁了,身体依然硬朗。

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宝盖洞水文精神激励着子女发愤图强

邹联邦的爱人王新华是浏阳农村姑娘,高中因家庭经济贫困被迫辍学,当时学历没有达到国家分配工作的水平,在家帮助父母做点家务农活。邹联邦调到浏阳宝盖洞工作之后,往返古港镇采购上山物资时经常在王新华家歇脚讨水喝。就这样一来二去,勤快热心的邹联邦得到了王新华母亲的欣赏,她将自己待字闺中的女儿介绍给了邹联邦。没多久,邹联邦、王新华两人便结了婚。

邹联邦夫妻.png

邹联邦与王新华夫妻两人合照

为了避免婚后两人分居,王新华跟随邹联邦来到了宝盖洞水文站生活。恰逢宝盖洞双冲学校缺老师,王新华这位隐藏的“知识分子”在学校领导的盛情邀请下,成了双冲学校的一名代课老师,教了30余名学生的全部功课。半年后,学校招到了老师,王新华代课生涯便划下了句号。没有正式工作,为了让子女生活得更好,王新华开始打起了零工,如缝纫、锤土方、做花炮纤、代会计等等。就这样,邹联邦从事水文工作,王新华打零工,夫妻两人共同努力将这个幸福的“水文”小家庭在宝盖洞扎下了根。

邹联邦的孩子们跟随父母在宝盖洞水文站长大,体谅父母的艰辛,在学业上发愤图强,不让父母操心,在生活中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锤卵石,扯花炮纤,砍杂等减轻家庭负担。“小时候我们基本上都没有皮鞋这个概念,很少上街去买过布鞋。”邹联邦的女儿回忆说道。家庭本来经济贫困,再加上三兄妹要读书,更是雪上加霜。邹联邦全家穿的鞋子除了雨鞋、解放鞋都是妻子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手工做布鞋工序复杂很费事,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不能再穿的旧衣服以及家里的旧布片、烂布条……夏天天热时,总是光着脚板打赤脚或穿自家编制的草鞋,冬天则穿王新华缝制的布鞋和棉鞋。像皮鞋这样的稀罕物品,直到上了大学后才买了穿,很是珍惜,一穿就是好几年。那时读书难,上高中得徒步去浏阳县城。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儿女们吃苦努力,都成了国家高知人才。邹联邦大儿子和女儿分别在株洲水文局和中石化任职工作,小儿子则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现在在深圳发展。

“我的孩子们努力上进,对父母十分孝顺!”80高龄的老人对我们夸道,眼眶里泛着幸福的泪光。退休后,邹联邦曾两度在自己子女陪同下去浏阳宝盖洞故地重游,忆苦思甜。除邹联邦外,不少老水文人在宝盖洞工作时,把子女也带到了当地,他们的子女在父母身上学到了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少子弟考入了重点大学,有的甚至在海外定居和工作,在世界各地发光发热。

谈起往事,邹联邦满是感慨,从他的话语之间透露着对艰辛岁月的刻骨铭心。如今这些老水文人都过上了吃饱穿暖、安静闲适的生活,那样艰苦的年代虽然早已远去,但他们曾经的故事却是真实而深刻的。

2018年7月11日省水文局组织曾在宝盖洞工作过的老水文人故地重游。在宝盖洞崭新大气的产学研基地,看到先进的自动化测验设施,邹联邦感慨万千,对国家的发展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欣慰之余,邹联邦还建议年轻公务员要多下基层锻炼,提高自己,培养积极上进的精神,为国家的发展多做贡献。

湖南省水文局故地重游.png

2018年湖南省水文局组织曾在宝盖洞工作过的老水文人故地重游